《舌尖上的中國》受到罕見的熱烈好評,既在意料之外,又在意料之中。這部系列紀錄片以尋找中國民間美食為主題,2012年播出後,收視率曾達到0.55%,接近一些熱門綜藝節目和偶像劇的收視率。空前的成功為創作團隊註入了動力,經歷兩年拍攝後,《舌尖上的中國》推出了第二季,據說盛況更勝從前。
  對大多數中國人來說,如今吃飽飯不再是難以實現的奢求。但在實現溫飽目標後不久,中國又陷入了食品安全危機。無所不在的土壤和水污染、幾十年來濫用農藥的農業技術,商業領域普遍存在的以次充好和造假行為,以及政府監管不力,引發了新興的城市中產階級嚴重的焦慮。過去10年裡,奶粉業爆發了多次安全醜聞,甚至讓光鮮的中國經濟數據也黯然失色。為了保證下一代的營養和安全,中國父母在全球範圍內搜購奶粉,一些國家和地區不得不出台限購政策,以保證對本地居民的供應。
  危機重重的現實與《舌尖上的中國》的旨趣正好相反,以至於後者唯美的畫面和溫暖情調略顯超現實。但這沒有妨礙觀眾追捧其中的美味。中國幅員遼闊,曾擁有極其多樣的地方文化。《舌尖上的中國》對地方性食物的推崇受到廣泛期待。人們希望能在電視上看到家鄉的食物。在現實中,故鄉的味道往往被記憶所美化,變成傳說。但當地方傳說變成詩意的語言,被富有吸引力的配音演員朗誦出來,仍然能激起人們的文化認同和自豪感。
  中國城市化的速度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見,地方文化的多樣性也以驚人的速度消失。中國各地的食物,連同建築、服飾和語言,都變得非常相似。那些緩慢、多樣、為吃飽和吃好而充分開掘的生存智慧不可再得。它們被紀錄在《舌尖上的中國》里,如同逝去生活的活化石。對鄉村生活的懷舊、對精美食物根深蒂固的嚮往和食品安全危機引發的憧憬———這些互相矛盾的經驗,都投射在了這部紀錄片上。 □夏佑至  (原標題:[街談]中國生活的活化石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a00aaqwz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